Page 224 - 답문류편
P. 224

處。 天之所以命人物, 五常之外無他焉。 五常被氣質所占, 則天命
             乃虛殼子也。 雖加以本然之美稱, 畢竟果是何物乎? 天命不可據以

             爲性, 故所占不得不落在氣質。 此甲邊議論, 所以難從也。 至若乙

             邊同五常而說本然,  是著實的一原,  不比甲邊超五常而立一原空蕩
             蕩地,  故下梢層節之猥穰,  不至如甲邊之甚,  而但以偏全非本然之

             說觀之, 却恐同五常之同字, 已自帶病了。 曷謂之同? 秖五常便是
             同處。 五常之隨物而偏全, 乃此理之本分, 何可同也? 偏全不同而

             猶謂之同者。 如盤盂刀劒爲銅鐵則同之同。 非以混同無盤盂刀劒而

             謂之同也。  偏全之性非本然,  離盤盂刀劒而求銅鐵之說也。  偏全,
             形而下者。 偏全之性, 形而上者。 形而上者, 不得爲本然, 則夫子

             所言形上之道, 秖說得氣質一邊耶? 故一箇性也, 自其分之不害於
             一, 而謂之同五常可也。 自其一之不外於分,  而謂之偏全之性亦可

             也。  雖其名言之間,  若有抑揚之勢,  而實如一幅布中,  或經或緯,

             一人身上,  有名有字,  初非偏全之上,  更有同五常之一位也。 今曰
             彼爲本然,  而此爲氣質,  則是經稱布帛而緯可菅蒯,  名呼貴人而字

             曰皁隷也,  奚可哉!  天下之性,  不全則偏,  固未有不全又不偏之性
             也。 偏全皆非本然,  則天下無一物能性其本然之性者,  而本然之性,

             永爲懸空之虛位,  卽將安用彼性矣?  於是,  不得不質言之曰,  ‘本然

             之性’,  豈明德之所具也?【崔叔固說】  似此道理,  眞七聖皆迷之地。 所
             貴乎正通者, 以其得本然之全也。 若與偏塞者, 均之爲非其本然。 如

             臧穀之亡羊, 則何正通之足貴乎? 蓋以無分爲一, 其弊必至於此。 其
             以各正之性,  爲落分殊犯形器,  不足以爲一原,  與甲邊之議,  恐無

             異同, 玆又難從者也。 總而言之, 豈非理分相離之蔽耶?






             224   답문류편 권2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